中职生在当下的社会环境里是受排挤的群体这是不争的事实。2023年,本市依然有接近40%的中考生(约1.8万人)上职校。
在这个“本科多如狗,硕士满地走,博士才敢抖一抖“的时代,都是哪些家庭的孩子不得不来上中职校呢?(大多数有条件的家庭会送孩子去上私立高中或出国留学)
只有父母好好学习,孩子才能天天向上
我女儿上初三时,每次家长会,班主任总是表情严肃语气凝重:请家长们注意,班级XX名次以后的孩子将没有高中可上,只能去上职校。这些孩子在本市房价接近最高的中学读书,读成这样,对得起政府的投入吗?
不少家长默默低下了头。
女儿的同桌是个不爱学习还因打架受过处分的男生。二人小学也是同学。他妈妈每次看到我都说,以后请多多关照我家xxx,他估计以后只能到你们职校学习。
知子莫如母,这个男生中考后果然到我们学校来了。
男生的父亲是个开集装箱车的长途司机。工作非常辛苦,经常在外奔波。他教育儿子的方式就是拳头。男生也习惯了用暴力的方式和同学交往。
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
虽然上职校的孩子不可能个个来自有暴力的家庭,但是他们的家庭却有许多令人深思之处。
我选择了两年前我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作为样本。这个班级学生的中考分数是当年我们学校录取分数最高的。班级学生家庭情况大致如下:
37个学生,16个男生,其余都是女生。有8个来自单亲家庭。入学时,经学校心理测试,有7个学生初步诊断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。(这也是职校教师做班主任特别辛苦的原因)
他们的父亲从事的职业构成是:
1个公务员,2个国企职员,4个开办工厂或贸易公司,5个个体工商户,5个出租车、货运司机5个,其余是在工厂、超市、酒店等单位务工。
母亲绝大多数是家庭主妇。独生子女仅有3个。其余家里有2个或3个孩子,母亲需要照顾弟弟妹妹。
家长在孩子的生命中扮演的角色是精神供养者
毫不意外的是:这些孩子的家长没有一个是教师。可见,书香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还是相对比较重视的。(我在职校教书20多年,孩子的家长是教师的屈指可数)
来自公务员家庭的那个女孩,父亲工作繁忙,父母关系不好,她本人性格非常内向,和同学关系处得也不好。
父母开办工厂或贸易公司的4个孩子中,有三个女生父亲事业做得很成功,家境也特别好。父母对她们期望值不高。她们心态也最佳。另外一个男生,有网瘾,父亲常年在外,对孩子几乎没有管教。母亲也不会管教。
这些孩子在本市有自有住房的接近三分之一。其余都是“漂二代“,父母来自外省在本市务工,多数住在城中村里的出租屋。
“漂二代“们大多数小时候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,读小学时和父母团聚。从职业学校毕业后,他们只有少部分选择创业能超越父母,但大多数只能继续重复父母的人生。
父母的第一使命,就是为之提供一个好的家庭环境
我选择的样本数小,不能得出有影响力的结论。
但管窥蠡测,可以大体看出,孩子们要想突破阶层,没有家长的助力实在是很难。
父母有义务将最美好的东西给父母